SPIN 销售方法论

Spin 真需求与价值


销售巨人

趁着国庆假期,把 《Spin Selling》 销售巨人这本书完整的阅读了一遍。

感悟颇丰,Spin 技能,就是那种,能够把坏的也说成好的, 最早是为美国总统服务的 Spin Doctor

spin doctor是指总统竞选中所雇的媒体顾问或政治顾问,他们旨在保证候选人在任何情况下获得最佳宣传

把这个套用在商业逻辑中也是合理的,SPIN 着重应用于 toB 的系统销售。

1. 订单销售周期

从认识到一个客户, 发现他的企业的痛点,把一个痛点,通过implcation 的方式进行探究, 最终形成一个大订单的销售,这个当前是有一个现成的方法论的。

  • Situation
  • Problem
  • Implication Questions
  • Need-payoff Question
  • 首先就是Situation。了解客户的现状,以及他的背景信息Context, 在真实的进行meet之前, 获取他所有的背景信息。

    这个首先我们的背景调查需要做清楚,当然现在web3 行业,很多内容都是放在区块链上的面,有真实的验证信息的。而且连上的生态也会有对应的Ecosystem Info, 可以通过,调研这些信息得到一个基本的了解。

    然后就是与生态方打交道对话, 切换成Situation 的咨询方式

    • Old:你们现在有多少用户
    • New 你们当前生态集中在哪些赛道
  • 其次发现生态方的缺口 Problem

    • Old: 你们现在在用户留存方式有问题吗
    • New: Web3问法:"我注意到你们生态的日活用户/TVL 比率偏低,是不是缺少能产生高频交互的应用场景?

    通过这种数据驱动的提问以及对标品生态指出对应的差距,从宏观角度谈谈生态的增长以及用户的留存。

  • 然后找出 Implication Questions

    ​ 然后践行问题的暗示, 这也不是重中之重,把生态缺口转化成一个战略上的风险,从而放大对方代价。

    ​ 如果是小订单销售这一步就可以提出解决方案,和对方进行商量谈判了。但是大订单的销售,则恰好相反, 大订单,没有这一步, 客户大概率不会买账。

    Old传统问法:"没有游戏应用会不会影响用户活跃?"

    New: 新的问法, 看到你们生态有5个DEX,流动性分散在不同池子里: - 这会不会导致滑点偏高,影响大额交易用户体验?

    ​ 从一个问题层面进行切入, 不断引导对方的可能的风险, 进行implication 的信息暗示。

  • 最终进行 Need-PayOff 的价值需求匹配

    通过把问题整出来,让对方意识到自己能够为他解决这些需求,从而创造真正的价值。

    • 如果我们这个bridge 为你们生态带来巨大的流量,你觉得这个对生态项目的增长有多少好处
    • 如果我们这个积分系统为你们带来了用户更大大留存率,从而用户可以持续在系统里面交易,为生态持续赚钱手续费。

2. 真需求

这两天正好也阅读了梁宁老师的《真需求》,有很多观点都是非常一致的。

你能连接的人,不是你的人脉;你能帮到的人,才是你的人脉。 反过来看,就是人只能与“对自己有需求的人”建立关系

其实销售/赚钱,无非就是满足别人的真需求。

这世界上的需求千奇百怪,核心就是我们抓住一些别人真正的痛点,创造价值,从而解决对方的问题。

核心也不过就一句和

与客户/市场达成共识,获得成交/关系/资源的对接。

关键词来自于,真需求里面的真。

  • 客户说"我要一个便宜的方案" → 真需求可能是"我要降低风险"

  • 客户说"我要更多功能" → 真需求可能是"我要在老板面前证明自己做了正确决策"

  • 客户说"我再考虑考虑" → 真需求可能是"你还没让我看到不买的代价"

Spin 里面的Implication ,就是一个我们不断的挖掘真实,验证需求的过程。

3.延伸思考

回答我做一件事情的初心。

Peter Thiel 说过,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

这与“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这句话在商业领域正好倒过来,意味着幸福(成功)的家庭(企业)各有不同,而不幸(失败)的企业则都面临着同样的竞争困境。

而最终的, 一个人/一家企业为什么放弃做一件事了, 原因只有一个, 不赚钱了,或者没有钱再支撑下去了。

回到Why 的问题上, 一件事情能成, 是因为解决了对方, 市场别人没有解决好的问题,为客户创造价值, 为社会创造价值。